您好!欢迎来到中国摩擦密封材料网!
中国摩擦密封材料网 行业工作 绿色发展

国家级绿色工厂评价标准即将更新,碳核算报告等四大体系成“硬门槛”

2025-04-16    来源:


随着“双碳”目标加速推进,工业绿色化转型进入深水区。近日,新版国家标准《绿色工厂评价通则》(GB/T 36132-202X)征求意见进行中,标志着我国绿色工厂评价体系即将迎来重大升级!温室气体核算、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、四大管理体系建立(质量、环境、能源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)首次被列为绿色工厂参评的“硬门槛”,企业需提前布局和应对!

   

   
01

新版核心变化:从“基础合规”到“深度减碳”

与2018版相比,新版《标准征求意见稿》围绕“碳达峰碳中和”战略,重构评价逻辑,淘汰旧指标11项、新增核心要求9项,重点强化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。核心变化可概括为:

  • 1个核心理念:以“能源低碳化、资源高效化、生产洁净化、产品绿色化、用地集约化”为新五化导向,替代旧版“五化”定义。

  • 2大评价维度:基本要求(必选门槛)+量化绩效指标(分级评分)。

  • 3项能力建设:碳管理能力、数据披露能力、体系融合能力。

2018版征求意见稿
绿色工厂定义为“用地集约化、原料无害化、生产洁净化、废物资源化、能源低碳化”
更新为“能源低碳化、资源高效化、生产洁净化、产品绿色化、用地集约化”

02

四大必选门槛:企业不达标直接出局!

1. 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(GB/T 32150/32151)

  • 要求:工厂必须依据GB/T 32150《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》和GB/T 32151《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》(各行业分册)开展排放管理(核算量化与报告),确保核算边界与能源消耗统计边界一致(如生产系统、辅助系统、附属系统),确保数据可比性。
  • 政策依据:响应《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》《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》。
  • 企业应对:建立碳数据监测系统,联动能耗统计,提前布局碳足迹管理工具。选择专业第三方机构进行碳排放核算,编制碳排放报告。

2. 可持续发展报告强制披露

  • 要求:每年编制并公开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绿色低碳发展专篇,披露路径包括官网、交易所公告等。
  • 披露框架:参考《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》、上市公司披露指南,覆盖环境、社会、治理(ESG)绩效。
  • 企业应对:设立ESG管理部门,编制ESG报告,引入ESG第三方鉴证提升报告公信力。

3. 四大管理体系缺一不可

  • 强制体系:质量(GB/T 19001)、环境(GB/T 24001)、能源(GB/T 23331)、职业健康安全(GB/T 45001)管理体系,且需通过认证或合规运行。
  • 行业延伸:汽车、医疗等特定行业还需满足IATF 16949、ISO 13485等专项标准。
  • 企业应对:推动多体系融合,选择CNAS认可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管理体系认证。

4. 合规性要求再升级

  • 新增红线:近三年无安全、环保、质量事故;新增用能设备能效需达国家2级;用水/能耗强度符合强制标准。
  • 淘汰清单:禁止使用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(2024年本)》淘汰类设备。



    03

    评价指标按“五化”重构:量化评分机制

    新版标准征求意见稿采用“五化”一级指标(能源低碳化、资源高效化等),下设24项二级指标,按“引领值(行业前5%)、基准值(行业平均)”,推动工厂从“达标”向“争先”转型。

    1. 评价指标体系升级

    一级指标核心变化点
    能源低碳化
    新增“碳排放强度”“可再生能源利用率”,强化能源结构与低碳转型。
    资源高效化
    新增“再生材料使用率”“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”,强调循环经济与资源高效利用。
    生产洁净化
    新增“绿色低碳改造升级”要求,推动技术工艺对标国家推荐目录。
    产品绿色化
    新增“产品碳足迹”“绿色产值占比”,要求全生命周期绿色属性管理。
    用地集约化
    删除建筑密度、照明要求,聚焦“土地产出率”,简化指标。

    2. 评价方法细化

    • 量化评分机制:引入“引领值”(行业前5%)和“基准值”(行业平均),采用百分制线性评分。
    • 动态管理:要求结合行业特点制定三级指标,支持梯次培育(国家级、省级、市级工厂)。

    04

    技术指标与计算方法更新

    1. 技术指标与计算方法更新


    指标类型2018版征求意见稿变化说明
    能源低碳化
   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
    新增单位产值综合能耗、碳排放强度(产品/产值)、可再生能源利用率
    强化总量与结构双重管控。
    资源高效化
    原材料消耗强度、工业用水定额
    新增再生材料使用率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
    推动循环利用与减量化。
    生产洁净化
    污染物排放强度
    新增生产工艺与设备先进性评价、绿色改造投入占比
    强调技术升级与源头减污。
    产品绿色化
    绿色产品占比
    明确产品碳足迹核算要求(GB/T 24067)
    纳入国际碳管理趋势。
    计算方法
    附录A(简单公式)
    附录B(细化计算公式,如碳排放边界与能耗核算一致)
    提升数据可比性与科学性。

    2. 标准衔接

    • 新增引用标准:GB/T 24067(碳足迹)、GB/T 33761-2024(绿色产品)、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(2024年本)》等。

    • 删除旧版引用:GB/T 28001(职业健康安全)、GB/T 50878(绿色工业建筑)等,简化标准体系。


    05

    企业行动指南

    企业行动指南:三步抢占绿色先机

    1. 立即自查:对照新版“基本要求”,排查温室气体核算能力、体系认证完备性、历史合规风险。

    2. 数据筑基:搭建能源与碳管理平台,实现能耗、碳排放、资源利用数据一体化监控。依据GB/T 32150《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》和GB/T 32151《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》(各行业分册)开展碳排放管理(核算量化与报告编制)。

    3. 报告先行:按《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》框架,2024年内完成首份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。

    4. 政策窗口期:目前标准处于征求意见阶段(截至发文日),企业可通过工信部渠道反馈意见,争取行业适配性调整。


    结语:新版《绿色工厂评价通则》不仅是技术标准的迭代,更是“双碳”目标下制造业绿色竞争力的重塑。企业需以“碳管理”为核心,构建“数据透明、体系融合、持续改进”的绿色治理模式,方能在新一轮产业升级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
    (注:本文内容基于征求意见稿整理,最终以官方发布稿为准。)


    参考资料
    1-《绿色工厂评价通则》(征求意见稿)
    2-《绿色工厂评价通则》(征求意见稿)编制说明
    3-绿色工厂评价通则》 (GBT36132-2018 )